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实验室
目标定位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聚焦于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技术的综合测试验证与创新,致力于成为该领域中顶尖的实验验证平台。实验室强调通过实际环境与虚拟仿真环境相结合对智能驾驶系统、车联网通信技术、新能源动力系统和智能底盘系统开展深入测试与验证,以确保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此外,实验室还积极推动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与优化,通过严谨的测试验证流程加速技术成熟度,支撑产业稳健前行,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整体布局
实验室结合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发展方向,以及区域智能网联示范区建设的需要,一期建设智能网联核心能力创新开发实验平台,实现车路协同通信系统各类测试、 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检测、计算平台全场景测试、智能终端测试,云控网联通信测试等功能,提升技术迭代效率及应用价值,推动智能网联产业生态的蓬勃发展。
信息安全
目标定位
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潜在安全漏洞,开展可视化的深度攻防演练和测试,实现智能网联车辆人工智能系统漏洞的分析、挖掘、重现与优化。对自动驾驶潜在的安全问题进行深度的研究、发现及修复。形成人工智能安全领域的核心科研能力,支撑智能网联产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为网络安全攻防演练、防护技术验证、安全产品功能验证、等保3级集成方案验证等提供环境支撑和服务,提高智能汽车网络安全测试评估能力和安全防护能力,加强智能汽车网络安全应急保障工作。
能力状态
车联网网络安全防护涉及到的主要技术有安全隔离、访问控制、身份认证、数据加密、数据签名、数据备份等技术,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研发测试系统的主要目的是用于承担汽车信息安全相关的测评、服务咨询、人员培训,以及汽车信息安全领域相关的科研任务。
汽车网络靶场
技术特点

以国家实验室为依托

安全评估

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和网安测评的安全攻防对抗演练工作,对智能汽车功能和业务场景安全性进行评估分析,持续解决需求

可大规模、灵活构建汽车业务仿真系统

虚拟环境与真实设备相结合,构建高度逼真的汽车业务仿真环境

虚实结合攻防场景回放、复现

试前导调、试中管控、试后复现,全生命周期对试验任务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深度管理

全方位的数据采集与行为监控

从零部件、通信通道、云端平台、安全设备全面记录,并监控攻击测试行为;对试验数据全流程、精准的采集,探测试验网络资产和漏洞信息,建立试验场景知识图谱;对攻击与漏洞进行关联分析,识别有效攻击

内容完整

覆盖智能网联汽车全要素,满足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符合性测试与渗透测试的测试需求

即建即用

1000余条测试用例库满足各车型多场景安全测试需求

满足国内外法规、标准要求

支持联合国WP.29 R155&R156和汽车整车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标准与零部件标准(GB/T 40855、40856、40857)

应用广泛

应用于各大检测机构、OEM、零部件生产厂商
安全测试工具
网联通信
目标定位
网联信息通信系统是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的关键支撑,为保障其可靠性,建立场端融合信息通信实验室,开展网联通信性能关键技术研发,为智能网联汽车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与优化、车联网基础设施部署与规划、智能通信终端研发等提供技术支撑。
系统架构
自主研制分布式频谱实时分析预警系统,可实现频谱干扰风险的实时预警,保障车路云协同系统的电磁安全;
自主研发面向车载网联通信的电磁场仿真软件(基础工业软件),支撑通信链路电磁和时空特性的精准分析和建模;
集成通信链路物理模型,建立场(示范区真实和仿真场景+节点)端(实验室节点)融合的信息通信测试平台,实现复杂极端工况的高精度模拟。
技术创新
外场通信性能监控系统
通过研制小型化、低成本的路侧频谱监测设备,构筑网联车电磁大数据监测网络;融合电磁安全智能分析技术,可判定车联网通讯的可靠性、定位电磁干扰源、支持路段驾驶辅助安全性评估。
车载网联通信电磁场仿真软件
围绕车联网通信场景,构建了多尺度场景电磁场仿真引擎、高可用车-路场景建模引擎、仿真大数据后处理引擎等模块,形成了面向车载网联通信的基础工业软件产品。
网联场景信道建模研究
针对不同场景建立标准化的信道模型包括大尺度衰落(路劲损耗、阴影衰落等)、小尺度衰落(多径、多普勒、K因子等),为V2X系统性能仿真、网络规划和部署提供统一的、标准化的参考。
车路云协同架构(信息物理系统)验证
构建多传感器融合、边缘计算等复杂系统的交互场景,实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云智能信息的交换共享,测试复杂的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和执行等功能。
场端融合通信测试平台
场端融合通信测试平台集成通信链路物理模型,建立场(仿真场景+节点)端(实验室节点)融合的信息通信测试平台,实现复杂极端工况的高精度模拟,支撑车联网信道模型研究、智能网联通信终端研发、高级别智能网联场景开发测试等网联通信关键技术研发与测试。
集成“人-车-路-云”全方位各要素节点通信链路物理模型,实现复杂极端通信场景的高精度模拟,有效支撑V2X融合感知、决策、预警、控制开发及测试验证。
提供V2X无线信道建模与测试环境,模拟接近真实的遮挡衰减、多径效应、多普勒频移等典型信道特征,推动构建网联通信终端性能和功能测试验证标准。
产业服务
加入IMT-20205G工作组蜂窝车联工作组,参与LTE-V2X测试评估、LTE-V2X部署与组网方案研究、C-V2X业务需求演进等工作。
联合招商车研发布《西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评价场景库》,为智能网联车辆提供全面、高效、可靠的测试验证服务。
参与网联通信领域国际国内标准制定,推动建立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方案网联通信标准,加入IMT-20205G推进组车载无线工作组,跟踪车端通信系统设计研发前沿技术。
推动构建车联网通信产业互联互通生态,与思博伦、是德科技、中信科智联、大唐联仪等网联通信终端研发公司、测试测量厂商及整车厂建立合作关系。
智能驾驶
目标定位
聚焦智能驾驶高精度、高可靠性感知,决策和控制算法研发与测试验证需求
构建Al与数据驱动的智能驾驶研发与高自动化测试验证平台
形成第三方研发、技术服务与数据核心平台,支撑国家智能驾驶、汽车Al产业发展通过智能驾驶硬件在环仿真能力的搭建,建立自动驾驶感知、决策、规划关键系统及算法的闭环开发和迭代能力。形成高效、安全、精准的仿真测试体系,支撑汽车智能系统关键技术的开发体系搭建,对重要功能进行高覆盖度、高精度地图系统开发,确保功能的完善和运营的安全。
能力状态
系统由道路交通场景模型、车辆动力学模型、自动驾驶感知决策算法、被测硬件单元等构成。

场景建模:

针对不同道路、驾驶工况以及天气情况,开发场景库与测试评价标准 ;

闭环 / 开环测试:

基于道路 / 交通 / 车辆 / 感知模拟,实现对应用软件、操作系统、硬件平 台的开发与测试 ;

自动化测试:

基于统一的测试评价标准,实现硬件在环自动化测试。
系统架构
技术创新
国内领先的整车控制器全在环仿真测试平台
智能驾驶新型计算平台与操作系统模块化功能软件
Al与数据闭环驱动的智能驾驶算法训练仿真
独创汽车Al大模型基础平台及AI大模型驱动的高自动化测试验证分析工具链
电子电气信息
架构测试系统
满足AI网联化和智能化对车辆电子电气的设计需求,实现从底层到云端的“服务化(SOA)”
致力于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高速通信网络和智能ECU的设计,研发和验证
成为支撑全在环开发系统“车脑”和“云脑”的桥梁与高速公路,为AI决策层的需求提供可靠的链路保证和资源分配
云平台下智能网联汽车的新型电子电气架构研发和验证
融合以太网为典型代表的高速网络和信息通信的设计和验证
支持AI功能和高速网络的电子电气终端的研发和验证
控制器全在
环测试平台
服务行业智能网联感知决策控制开发及测试验证
打造智能驾驶在环测试完整评价体系和行业标准
推动成果转化及提升我国智能驾驶研发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云控测评
目标定位
以云控基础平台为核心,构建仿真、沙盒、道路多支柱测试环境,通过开放测评平台,集成相关专业测试工具,形成全闭环的云控测评环境,支撑云控关键技术研发与突破。
技术创新
协同仿真
混合场景
沙盒构建
测试场数字化
虚实结合
一站式测评
产业服务
关键技术测试
模块协作测试
系统场景测试
材料实验
目标定位
本实验室致力于为材料领域,特别是塑料、橡胶、弹性体、树脂等材料,提供全面的检测与分析服务。我们的核心业务涵盖材料的机械性能、力学性能、化学性能、老化性能、电性能等多维度的检测,旨在帮助客户深入了解材料的特性和性能,以支持产品开发、质量控制与优化。
此外,本实验室还提供配方分析与改进服务,针对材料性能的提升需求,我们结合实验室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手段,提供个性化的配方调整与优化方案,助力客户实现产品的性能提升与市场竞争力增强。
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检测数据和专业的技术支持,我们帮助客户在研发、生产与质量保障过程中做出科学决策,推动材料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各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技术进步贡献力量。
目标市场
1. 制造企业:塑料、橡胶和泡沫制品及各种通用材料制造商。
2. 研发机构:材料研究与开发单位。
3. 政府与监管机构:需要对市场上的高材料产品进行监管与检测。
4. 贸易公司:进出口塑料、橡胶制品的贸易商。
检测能力